全國首件│科技、生活、淨零高鐵特定區 - 下一世代城市規劃案例
- urbanetdesign
- 4月14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城市規劃如何整合重大建設包括科學園區、科技產業園區、運動園區及高鐵場站等多目標的特定區計畫,城都公司以「城市治理策略規劃」展望下一世代的屏東都心發展。

因應氣候變遷影響,臺灣面臨2050淨零排放跨世代、跨領域、跨國際之轉型工程,配合中央政府推動的能源、產業、生活、社會等四大轉型策略,屏東高鐵特定區作為臺灣結合前瞻科技、交通轉運及都會住商的新市鎮,於產業發展、土地使用計畫、公共設施計畫、交通系統計畫及建築設計等逐步實踐2050淨零排放之永續社會,讓我們一同引頸期盼屏東的蛻變。

挑戰:整合5部會、5建設、4計畫,2年內公告發布實施都市計畫
交通部為擴大高鐵成功經驗,並在國土整體發展與區域均衡的架構下,以環島高效鐵路網為願景,讓高鐵跨越高屏溪,落腳於屏東六塊厝地區,實現屏北一日生活圈。
特定區範圍涵蓋了交通部鐵道局的「高鐵延伸屏東綜合規劃」與「高鐵屏東車站特定區區段徵收案」、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的「南部科學園區屏東園區」與「屏科實驗中學」、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的「屏東科技產業園區(擴區)」、屏東縣政府的「屏東縣運動休閒園區開發計畫」,與此同時,都市計畫、出流管制規劃、政策環評與都市更新計畫亦同步配合辦理,相關內容繁雜且程序彼此勾稽,且涉及中央與地方等多元需求,本團隊自111年12月啟動都市計畫法定程序以來,積極協助縣府溝通協調與整合,於113年4月經內政部審定都市計畫,僅耗時17個月,成就全國第1個產業及建設先行的高鐵特定區!

圖片來源:本團隊繪製
理念:落實「臺灣2050淨零轉型」下之公共運輸導向土地使用計畫
依據「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」,以促進公共運輸導向之土地使用是淨零城市的策略重點,是自土地使用端開始減少運輸需求的淨零根本之道。
雙鐵車站核心: 由高鐵屏東站、臺鐵六塊厝站共構車站專用區,將成為區域中的交通樞紐,未來匯聚高鐵、臺鐵、公車、捷運、自行車等公共運輸,形成更趨便利多元的通勤路網;雙鐵車站設計更無一般車站前後站之分,以多元機能環繞站區服務,共榮全區發展。
CBD商業區: 集中開發站區周邊土地,提供商務、辦公、會展及旅宿等多元服務機能,亦避免土地蛙躍開發。
創新產業發展腹地: 掌握循環智造與創新智慧園區發展趨勢,促進關聯產業群聚發展,形成人流、物流、商流的關鍵聚落。
人本3D交通路網: 考量屏東熱帶氣候,除規範站區應以立體通廊串接車站、附屬設施與周邊街廓,提高人潮流動性外,於園道及道路系統建構綠美化及寬廣舒適之人行空間,使全區皆有完整串聯之人行系統,從居民、員工、學生到旅客皆能擁有友善且安全之步行環境。

圖片來源:本團隊繪製
空間規劃策略:一核心.雙藍帶.四綠軸.四分區,便捷交通的緊密城市

圖片來源:本團隊繪製
一核心│高鐵轉運核心: 以車站專用區為核心,擴大高鐵、臺鐵及輕軌三鐵共站之優勢形塑區域轉運中心,提供商務、辦公、會展、消費及旅宿之多元服務機能。
雙藍帶│高屏溪、六塊厝排水: 結合都市公園綠地系統、景觀滯洪池設施,建立生態水循環網絡,擴大藍綠景觀及水資源系統生態效益。
三綠軸│縱橫景觀軸: 於站區周邊道路空間以土地使用管制及都市設計,規範從透水率、綠覆率、開挖率到綠美化設計,並導入人本交通,打造兼顧產業發展與環境綠化設計之景觀意象。
四分區│體育教學園區、循環智造園區、創新智慧園區、智慧宜居運輸村: 各分區分別以屏東縣運動休閒園區及國立屏科實驗高級中等學校、屏東科技產業園區(擴區)、屏東科學園區、TOD範圍之住宅社區為核心,以機能分區概念,擴大各區土地使用綜效。


圖片來源:本團隊繪製
實踐:百花齊放的高鐵星特區,從就業到生活全方位共榮的未來城市

圖片來源:本團隊繪製
育樂:運動休閒園區有可容納15,000席的國際棒球場,可舉辦大型賽事與活動;國立屏科實驗高級中等學校提供雙語教育,涵蓋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人才培育場域。
生活:5分鐘高鐵宜居運輸村,串流高屏溪兩岸之都會發展,高品質住居環境可吸引科學園區的高科技人才進駐,人流帶來的商機亦可加速商圈發展,形成可預見的正向循環網絡。
產業:以科技產業園區(擴區)及屏東科學園區為主,預計114~116年完工,優先高鐵通車前之產業布局,發展智慧農醫、綠色材料、太空科技及其他新興科技等產業,擴大南部半導體S廊帶整體綜效。
社宅:全國第1個新訂都計劃設3%以上社宅儲備用地的縣市:為配合中央政策指導,本計畫先於內政部「推動社會住宅成果與提升社宅用地供給精進措施」施行前即於區段徵收範圍留設3%社會住宅用地,供社會住宅興辦之需,積極響應我國居住政策,照顧不同族群的居住需求及居住權益。未來亦可依據在地需求,規劃引入之社會福利設施服務,從公共托育中心、日照中心、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空間等,為高鐵生活圈注入更加多元的空間與活力。
Kommentare